Logo圖片

台灣鉋產業崛起前

鉋刀產業崛起前,誰供應木工刨具給木工師傅? 

現代木工需要木工手鉋,有專業製鉋師傅製作供應,消費者到五金工具店或專業木工工具商店,就可以買到自己需求的刨具。
但是~
一百多年前的農業社會,沒有專業工具商店,木工師傅需要各式木工刨具,如何取得?
  •  

明、清時期:

三百多年前(約中國明末時期),漢民族的祖先從中國到臺灣墾荒。

從中國橫渡臺灣海峽到臺灣,以當時的船運與海象,險象環生。為祈求航運順利,先民帶著他們信仰的神明神像一起渡海,以求平安。當平安踏上這片土地,生活逐漸穩定之後,為感謝及表示對神明的敬重,便在當地建蓋廟宇,提供神明安身之處。

“鹿港”當時是臺灣距離中國最近的港口,明、清時期的移民潮,帶來許許多多的神明神像在鹿港落腳,形成鹿港地區廟宇高密度現象。

廟宇建造,帶動相關木工工藝興盛,除了建造廟宇的大木作,還有神桌神轎製作、神像雕刻、妝佛……等等。當人口逐漸增加,民生周邊用具相對增加需求,當時許多的手工藝品大多仰賴中國輸入,形成鹿港貿易興盛。臺灣富庶生活,吸引泉州、福州、潮州、漳州等地的民俗藝師也紛紛帶著一身技藝來到鹿港定居生根。

道光初年(1821年)後,港門沙淤,港路狹窄淤曲,商船不易停泊,往來商船逐漸減少。當時的鹿港除了供應鹿港當地人的需求,甚至整個中部地區的物資貿易也都是由鹿港的小販運送,北到苗栗,南至恆春。

港口淤積,商船無法停靠,鹿港貿易面臨無貨供應的窘境。道光年間這一群留在鹿港工藝精湛的匠師開始自行生產製作,並且收受門徒傳授技藝,鹿港的工藝於此時期發展出雛形。

要成一名木工師傅,需歷經三年四個月的磨練,除了要學會木工本業的技術外,也必須學會整理鉋刀,到「出司」時,要學會製作鉋刀。不會製作本業所需的鉋刀工具,是無法「出司」。
 

  
鹿港丁家大宅:漢式建築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什麼機緣開創台灣鉋產業之路?